查看原文
其他

暑去秋来,诗话立秋

媒体中心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2-06-11



一候凉风至

二候白露降

三候寒蝉鸣



立秋是“四时八节”之一,也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,是拉开秋意浓的序幕。立秋过后,意味着暑气消散,秋凉渐来。中国是农耕社会,旧时立秋当日,长者会在堂屋正中,供一只盛满五谷杂粮的碗,上面插上三炷香,祈求“立秋”过后五谷丰登。到了立秋,梧桐树开始落叶,十天遍地黄,因此也有“一叶落知天下秋”“落叶知秋”的诗词成语。



诗话立秋

立秋

唐·刘言史

兹晨戒流火,商飙早已惊。

云天收夏色,木叶动秋声。

 

立秋

宋·刘翰

乳鸦啼散玉屏空,一枕新凉一扇风。

睡起秋色无觅处,满阶梧桐月明中。

 

立秋

唐·司空曙

律变新秋至,萧条自此初。

花酣莲报谢,叶在柳呈疏。

澹日非云映,清风似雨余。

卷帘凉暗度,迎扇暑先除。

 

立秋二绝

宋·范成大

折枝楸叶起园瓜,赤小如珠咽井花。

洗濯烦襟酬节物,安排笑口问生涯。



立秋民俗


1.晒秋

农家有晒秋的风俗,在房前屋后窗台屋顶,铺满应季成熟的瓜果,晒出一片欢欣富足。晒秋,晒出对生活的热爱,在寒冬来临之前,积攒幸福的能量,是秋天最美的风景。



2.养秋膘

立秋这天,贴秋膘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习俗,民间用吃炖肉的办法把夏天身上掉的""重新补回,称之"贴秋膘"。立秋到,秋风起,胃口开,贴秋膘,冬去春来身体好,便有“以肉贴膘”的风俗。俗话说“夏天过后无病三分虚”,依照春夏养阳、秋冬养阴的原理,秋冬需要进补。秋季适当进补是恢复和调节人体各脏器机能的最佳时机。天凉以后,人们应该多吃些肉食,补充因伏天食欲差、流汗多而带来的亏虚,提高免疫力。


 

3.咬秋

在北方民间京津等地,有在立秋天食瓜的习俗,称为"咬秋"。清朝张焘在《津门杂记·岁时风俗》中记载:“立秋之时食瓜,曰咬秋,可免腹泻。”意在借瓜果的香气驱散暑热,也是在农忙之际围聚在一起享受丰收的喜悦。过去人们在立秋前一天,把瓜、蒸茄脯、香糯汤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,于立秋当日吃下,为的是清除暑气、避免痢疾。



4.摸秋

秋天是成熟的季节,各种瓜果在田野里飘香。立秋这天夜晚人们在瓜园中摸回各种瓜果,俗称“摸秋”。




立秋养生

1.精神调养

秋内应于肺,悲忧易伤肺,所以自我调养时不可背离自然规律,应循其古人之纲要“使志安宁,以缓秋刑,收敛神气,使秋气平。”平心静气才有利于身体。秋季注重收敛平气,若身体违逆秋季的收敛之气,心情暴躁或忧郁伤感,则会伤害肺气,到了冬季便会身体不适。


所以在精神调养方面,我们需积极调节心态,做到心态平和,闲适自在,主动排解烦躁或悲伤,在秋季养好“收气”。



2.起居调养 立秋应开始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,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,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,且防收敛之太过。同时早上醒来应空腹喝杯凉白开,有利于身体排毒。夏秋更替之时,暑热未散,时伴凉风。在穿衣方面上不易过多,否则会影响身体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,容易感冒受凉。在护肤方面,外出时尽可能做好防晒,戴帽子,撑阳伞,涂防晒霜。


3.饮食调养立秋到,防温燥。秋季气候干燥,根据“燥则润之”的原则,应以养阴清热、润燥止渴、清新安神的食品为主,适宜吃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,寒凉能清热,甘味食物有和中、补益作用,酸味食物有收敛、生津、止渴等作用。除此之外,肺与秋气关系密切,秋季应当注重对肺的保养,多吃润肺生津的食物如山药、莲子、百合、平菇等。润燥首选莲藕,补肺首选杏仁,养阴首选蜂蜜,多酸首选葡萄。


4.运动调养在运动方面,需做好准备运动,注意安全。秋季气温下降,这种环境将使肌体血管收缩,关节活动能力减弱。运动不当将会造成肌肉、关节等损伤。而运动刚结束后温度尚高,切记冲凉伤身。运动后需注重保暖和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如梨、蜂蜜等。




凉风至,秋意起。
凉爽舒怡的天气
是锻炼身体的黄金季节。
适当运动
一起为开学做好准备吧!



推荐阅读

制图 | 李凤 

执行编辑 邓诗韵 李文彤

责任编辑 | 谢文山

审核 | 孟   楠

审定 | 郑维群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